盤點刀具的磨損形式
了解刀具磨損原因時,還需要了解常見的磨損形式,以便于及時處理:
后刀面:任何類型的正常磨損都可能導致刀片失效,這種磨損形式很常見,磨損均勻,隨著加工材料磨損,切削刃逐漸顯現,類似于刀刃變鈍。
月牙洼:常見于鐵基或鈦基合金的高速加工作業中,屬于刀片溶解到工件切屑中的熱/化學問題。擴散磨損與磨料磨損共同作用造成了月牙洼,在加工基和鈦基合金時,工件切屑中的熱量會溶解硬質合金的成分,并擴散到切屑中,造成刀片頂部產生“月牙洼”。會增加至足以使后刀面發生微崩、變形,甚至發生快速的后刀面磨損。
過高的切削速度或進給(合金鋼和含碳0.3%以上的碳鋼);工件材質中含高硬元素(工具鋼、模具鋼)。
積屑瘤:工件的碎片通過熱壓焊結到切削刃上時,會產生積屑瘤,這是切削區存在化學親和性、高壓、高溫所致。積屑瘤會脫落,有時也會隨著刀片碎片一同脫落,從而導致微崩和快速的后刀面磨損。
立銑刀可分為:標準型、長頸型、錐頸型,也可以根據工件的加工深度和形狀進行選擇。長頸型和尖頸型可以采用深基坑開挖,選擇兩種類型時,應考慮干涉角。
與長頸式相比,錐頸式立銑刀具有更高剛度,可以改善切削條件,得到更好的加工精度。因此,應盡量選擇錐頸式立銑刀。所以,可以根據加工工件輪廓選擇端銑刀頸部的輪廓。
編輯:K